80年代中期,电影院里初放苏联电影《两个人的车站》,张弦曾一整天坐在电影院里一场接一场地连续看。那时还没有VCD。
在他弥留之际,我去看他。当时电视里正播放他根据自己的小说改编的电影《被爱情遗忘的角落》。他说,最近中央台像是为我送终似的,天天在放我写的电影:《青春万岁》、《秋天里的春天》、《被爱情遗忘的角落》……就连《唐明皇》也在放第二遍。他说,他到要死时方感觉,此生没什么成就,他的电影不行。
我说,你的成就已经不算小了。他摇头。
当年春天,他果然去了。
张弦后期主要从事电影创作,他为达不到自己设立的期望值而多次想洗手不干,转回头去写纵横余地相对大一些的小说。但终是欲罢不能。有人问他何故,他说,我坐在电影院里,听到观众为我的电影掬一把泪或叹息一声,那种感觉的妙处是无以伦比的。
张弦一生都在追求一种高度,他并不欠缺天赋和勤奋,但他始终与这个高度有一步之遥。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,他的作品所展现的那个时代,是一个人文精神极度匮乏的时代,他能在作品中提出一些问题,已经是难得的深刻了。要求这个时代的作品达到《两个人的车站》的高度,似是苛求张弦和他同时代的作家了。
张弦对自己看得太明白。人生的悲剧之一是一个有天赋又有抱负的人最终带着遗憾死去。